暑期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频发,专家建议
扎紧防溺水安全网
近一个月来,各地发生多起学生溺亡事故,令人痛心不已。事实上,教育部门也曾多次预警提醒,要求学校集中开展警示教育,却仍然无法遏制事故的发生,学生们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防溺水安全网怎样才能扎紧?
记者梳理近期的溺水事故,发现这些事故发生地大多是农村的小河、池塘等野外浅水域,以农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群体居多,男孩占大多数。此外,部分家长防溺水意识淡薄,甚至主动带着孩子在河、湖边玩耍,无视警示标识。
专家分析,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缺乏、家长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成为暑期少年儿童溺亡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今年4月起,省教育厅委托邯郸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巡回宣讲活动。同时,要求各地中小学在暑假放假前,都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课、组织集中宣传,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将防溺水关口前移,确保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尤其重视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溺水自救能力。
8月1日,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就严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有关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召开一次预防学生溺水专题会议,开展一次针对溺水的宣传教育,开展一次与家长的联系活动”,特别是注意加强农村地区暑假安全和预防溺水知识宣传,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千防万防,还是出了这么多溺水事故,学生和家长对于戏水潜在的危害性认识远远不够。”邯郸农村小学教师王旭武一直很忧心暑期学生安全,学生们有了大量空闲时间,而不少家长无法实时看护,形成监管空白。
“丰富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学生的暑期生活,对防溺水有积极作用。”王旭武认为,除了坚持好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已有的活动之外,还要探索更多更适合的方式充实学生的暑期生活。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侯建国建议,家长要提醒孩子做到“六个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家长在暑期要接过学校安全教育接力棒,尽到监护人的责任。(见习记者张晓蓉 记者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