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教育局近日印发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导方案,快来一起了解下↓↓↓
各级各类学校这样错峰开学
驻保高校
错峰安排返校时间,做到师生错开、年级错开、重点疫区与其它地区错开,避免人流过于集中;通知学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返校,不得提前返校。
1.先师后生。师生返校时间错开。有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的教职工提前返校,教师返校后开展在线授课;相关工作人员视工作需要,采取灵活办公方式,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其他教职工及学生返校时间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
2.先急后缓。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错开,文科和理科学生错开,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错开,有实验课或必须参加面授的学生与适合远程教学的学生错开,合理安排学生分批次返校。
3.先内后外。按照学生提供的返校交通方式或距离学校远近,安排学生返校;省内省外学生错开,可考虑先安排省内学生返校,省外学生返校安排要根据学校准备的隔离房间数量分批次进行,重点疫区学生暂缓返校;省外学生返校后要按照隔离要求隔离14天,隔离期满,再安排第二批学生返校,确保返校安全有序。
中等职业学校
按照“先老师后学生、先高年级后低年级、先本地后外地”的原则,确定返校人员名单,分批次、错峰返校。
普通高中
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主城区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先毕业班后非毕业班、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省明确开学日期后,先安排高三毕业班学生返校。高三返校后原则上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30人以下小班教学。高三复学2周且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依次安排高二、高一复学。各县(市、区)教体局结合实际确定所属高中开学时间。
初中
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主城区初中学校按照先毕业班后非毕业班、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市明确开学日期后,先安排初三毕业班学生返校。初三复学1周且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依次安排初二、初一复学。各县(市、区)教体局结合实际确定所属初中开学时间。
小学
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小学按照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县(市、区)明确开学日期后,小学按照五六年级、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
幼儿园
实行错时错峰开园,有序返园。园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园准备工作。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县(市、区)明确开园日期后,幼儿园按照大班、中班、小班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园。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幼儿园结合各自实际做出分阶段、分年龄班错时开园安排。人员返园基本顺序:园领导、教职员工、幼儿。
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导方案全文↓↓↓
保定市教育系统应对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教育局(文体旅局)、白沟教育事业管理办公室,各驻保高校,市属高校、市直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市两级关于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学工作部署,依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迟开学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2020年春季开学安全的工作方案》要求,市教育局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和复学准备工作实际,组织相关力量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南及工作流程图,请各地各学校参照执行,并对各自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务必做到“一校一案”,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保定市驻保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开学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王东峰书记在河北大学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上指示精神,以及市委聂瑞平书记在保定学院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迟开学的通知》《河北省教育厅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2020年春季开学安全的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驻保高校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健全防控体系
各驻保高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省教育厅疫情防控“八有”措施要求,建立健全防控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岗位、全区域、全天候、全过程的疫情防控格局。
(一)建立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建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落实分级分层责任体系,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整体联动、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开学工作方案、返校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等,将各项工作细化分解到各学院、各年级、各班级、宿舍和个人。
(三)开展联防联控。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卫生健康、工信、公安、交通等部门对接和沟通联系,积极争取防疫物资保障、交通协助、专业技术指导等各方面的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二、做好开学准备
(一)强化后勤保障
1.保持校园卫生。开学前,对全校清洁、消杀、通风。对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餐厅、宿舍、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尤其是值班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加强通风,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2.备足防疫物资。备足防控所需的消毒物品、洗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医用防护服装等物资;校医院、医务室提前准备有关防控医疗设施设备和医疗物资。
3.做好人员培训。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工作制度、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校医务人员及卫生保健人员做好疫情防控专项培训工作。
4.设立隔离场所。按照防疫要求和隔离需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隔离观察场所的设置和管理。
(二)持续精准摸排
进一步提高自查自排精细度,加强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去向、建档立卡、分类施策。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精准掌握学生返校前至少14天的身体健康情况。学生返校前须向学校如实报告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曾前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是否有出省旅行经历等情况。
(三)严明返校程序
1.确定返校名单
(1)统一要求。要求学生熟知防控要求、做好健康记录。学生返校前要知悉学校的防控措施与要求,了解返校后学习生活的有关调整与安排,做好相关准备;学校要监测学生返校前至少14天的晨、午双检和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是否返校的依据。
(2)统筹预审。确定返校日期后,第一时间将学校要求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学校根据掌握的学生每日上报情况,统筹考虑可容纳人数,做出是否同意该生如期返校的意见,确保感染学生不入校。
2.提出返校申请
学生填报返程信息,包括拟返校时间、路线、交通方式、车次(航班)及返程路线图等,学校逐级汇总。
学生提交返校申请,做出在防疫攻坚时期信息填报真实性、遵纪守法自觉性的承诺。启程前自测体温正常后方可动身返校。
3.自备防护用品
学生返校前要自备一次性医用口罩、体温计、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学校可根据实际,提前通知学生必备的防护用品种类和数量。
4.批准学生返校
学校根据学生每日上报的健康信息,根据学生健康监测情况,以及上报的返校时间、交通工具、车次(航班)及返程路线图、防疫措施等,做出是否同意该生如期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本人。
三、加强返程保障
(一)错峰开学
错峰安排返校时间,做到师生错开、年级错开、重点疫区与其它地区错开,避免人流过于集中;通知学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返校,不得提前返校。
1.先师后生。师生返校时间错开。有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的教职工提前返校,教师返校后开展在线授课;相关工作人员视工作需要,采取灵活办公方式,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其他教职工及学生返校时间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
2.先急后缓。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年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错开,文科和理科学生错开,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错开,有实验课或必须参加面授的学生与适合远程教学的学生错开,合理安排学生分批次返校。
3.先内后外。按照学生提供的返校交通方式或距离学校远近,安排学生返校;省内省外学生错开,可考虑先安排省内学生返校,省外学生返校安排要根据学校准备的隔离房间数量分批次进行,重点疫区学生暂缓返校;省外学生返校后要按照隔离要求隔离14天,隔离期满,再安排第二批学生返校,确保返校安全有序。
(二)路途防护
各驻保高校要细致指导学生做好返程防护工作,确保每名学生明确掌握返校途中的防护安全措施,要求学生返程全程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做好手部清洁等防护工作,不在人群聚集场所停留、逗留,不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等私人车辆,尽量避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
(三)定制服务
1.自行返校。要求学生尽可能乘坐私家车返校,并提前向学校报备行驶路线和预计抵达时间,学校对抵达时间较为集中的进行适当调整并及时反馈,私家车辆抵达学校门口应即停即走,严禁私家车和家长进入校园。
2.专线包车。对不能乘坐私家车且学生人数多于20人的地区,学校视情况协调交通部门定制到校专线包车,避免因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出现交叉感染,所有车辆及驾驶员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安排隔座乘车。
3.专车接站。对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返校的学生,学校要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学生返程安排以及接站安排,准确提供返校学生信息,根据学生到站情况积极争取交通协助,提前安排专门接站车辆及工作人员,打通安全返校最后一公里,接站车辆要经过专门消毒,每辆车配备2名志愿者,进行身份核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确保接触人群信息可溯源。
(四)实时监控
各驻保高校学生在返校途中有出现发热或有疑似症状的学生要就地留观,暂缓返校;有经停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接触过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高危人员等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如实上报学校,及时有效应对。
(五)返校当天管理
1.体温检测。启动入校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制度。逐一做好入校健康检查,对出现的发热和有疑似症状的学生及时进行隔离,快速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
2.全面消杀。对入校人员及车辆进行有效消毒。
3.入校分流。按照返校通知要求,学生入校后不聚集,搞好宿舍环境及个人卫生。
4.封闭管理。对学生公寓实行封闭管理,进出必须实名验证并监测体温,严禁无关人员进出学生公寓;以宿舍为最小单元,不同宿舍之间人员禁止串访;强化宿管人员自身监测与管理。
5.返校统计。及时做好返校情况统计,切实掌握未返校学生原因和预计返校时间,做好缺勤登记,加强未返校学生的跟踪管理。
6.巡查服务。安排工作人员加强校内集中健康观察和管理,加强指导和服务,提供生活保障和心理辅导。管理和服务人员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7.校门安保。组织保安人员、值班人员严格核查人员身份,严禁无关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保证校园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校园全面防控
加强校园内各个环节、各个区位管理,按“宿舍”或“班级”划定最小密切接触单元,确保一旦疫情发生,只涉及最小“单元”人员。
(一)健全各项防控措施
1.严格校园封闭管理
疫情解除前,对学生实施封闭式管理,只进不出,只留一个门,服务有专人。鼓励学生尽量在校内超市采购学习、生活必需品,无法满足需要时由辅导员代购。
2.公共场所通行管理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谋划通行路线,确保公共场所通行安全,可参照实行“四分开”通行管理,减少飞沫传播和交叉传染:校内道路通行严格左右分开;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楼梯单向通行,做到上下分开;开放教学楼所有门口,按标识出入分开;设置发热人员专用通道、应急通道和常规通道分开。
3.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场所消毒通风等工作。
(1)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2)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应当加强学校食堂、浴室及宿舍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5)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6)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7)加强个人防护。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食堂工作人员还应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还应做好个人防护。
4.加强师生就餐管理
(1)合理安排学生就餐时间。实行延时、错时、多点、大空间就餐,保证6:30-21:30有餐厅供餐。
(2)合理安排餐厅餐桌布局。一是学校如有多个餐厅的,可安排学生在定点餐厅就餐。二是严格控制进入餐厅的人数,排队取餐间隔1米以上,单向进出。三是调整餐桌距离保证前后左右相隔1米以上,固定座位,实行单人、单桌、同向就餐,酌情增加学生餐位,可视情况将部分教工餐厅、活动中心等公共区域改扩为学生餐区。无空位时回宿舍用餐,学生可实行宿舍餐长制,专人到食堂取餐。
(3)加强师生用餐指导。引导学生简约配餐、错时取餐和分散用餐,餐厅尽量实行盒饭套餐;提倡教职工回家就餐,教职工食堂实行分餐制,同时扩大就餐区域尽量到办公区域分散就餐。避免人员聚集导致交叉感染。
(4)确保校内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存储、加工、销售、环境卫生等各项检查记录,严防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确保师生饮食安全。
5.加强用水、洗浴管理
定期检查饮用水卫生,酌情延长生活区供应开水时间,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延长洗浴中心开放时间,视人数多少,采用洗浴预约或排号制,严格控制同一时间洗浴人数,实行错时洗浴、按喷头数量隔位洗浴。
6.控制人群聚集活动
减少不必要的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大型会议等情况;停止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不聚集、少聚集。
(二)合理安排教育教学
1.调整教学安排
为减少学生之间接触频次,加大学习交流间距,要合理调整教学方案,通过错时上课、错季考试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1)错时上课。调整教学方案,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安排周末教学、晚间教学等,调整教学时段,缩短暑假,保证教学时数。
(2)错季考试。针对春季学期考试特别集中或受到延迟开学影响的课程,可将期末考试调整到秋季学期开学初进行。
(3)错位听课。努力创造条件,增加教学场所,尽量实现上课过程中学生隔位就座。
(4)远程教学。针对因疫情无法到校或突发情况不能到课的学生,继续开展远程教学,定制个性化方案,保证教学计划和防疫服务覆盖全体学生。
2.加强疫情防控教育
(1)开学第一课。对师生进行一次全员性的新冠肺炎常识和防控知识教育,使师生熟悉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学校微信群、QQ群、校园网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河北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有关要求以及预防和控制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自我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
(2)依法抗疫。加强法纪安全、校纪校规和思想政治教育,使防疫抗疫的过程成为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育爱党爱国爱民情怀的生动思政课程。
(3)科学防疫。充分发挥学校心理专业教师、思政工作队伍作用,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手段,结合心理知识宣传,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免疫力”。
(三)做好学生日常管理
1.每日健康监测。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坚持疫情排查“零报告”和“日报告”,准确及时上报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对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做好登记,及时就医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2.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理性认识疫情,掌握学校防控措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科学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好自我防疫。
3.重视宿舍管理。学校以宿舍为最小单元,学生以宿舍为支点,宿舍长统一调度,宿舍成员分别承担体温监测、体育锻炼、安全就餐、卫生通风、信息传达等职责。
4.隔离学生管理。一是对隔离场所学生实行一对一包联,专人对其进行防疫指导、学习辅导、生活照顾、心理疏导。二是对隔离场所学生按学院进行分组管理,严禁外出。三是加强对隔离场所卫生环境维护,定时消毒。
5.关注重点人员。对重点学生(湖北籍、发热症状、到过或经过武汉等)建立学校领导、教师和辅导员包联责任制,随时关注学生及其家人健康情况,对他们进行防控知识宣传、学业指导及心理疏导。
(四)加强教职工管理
1.做好每日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坚持疫情排查“零报告”和“日报告”,准确及时上报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对有发热症状的教职工做好登记,及时就医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2.教职工自我管理。一是在校期间,返岗教师上课期间全程戴医用口罩,全体教职工工作期间尽量通过电话或网络办公,严禁随意串门。二是校外活动,实行“家—校”两点一线活动,尽量减少与其他社会人员接触,离开住地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五、落实应急措施
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学校疫情联络员报告,戴好医用口罩;学校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出现明显症状送院治疗后,居住环境等应及时在当地疾控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按照要求向属地疾病控制中心、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一)对发热病人进行预检分诊
在校师生如出现发热症状,要立即到校医院发热预检分诊室就诊。
1.各部门接到有发热病人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校医院。同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由专人带发热病人到校医院发热预检分诊处。
2.发热预检分诊室工作人员按照“二级防护”着装,对就诊患者认真进行分诊并做好流行病学史、现病史、症状及体征等记录,填写发热患者预检分诊一览表,对到定点医院进行排查的发热患者及时跟进。
3.按照保定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图”程序进行预检分诊。
4.发热预检分诊室值班人员每天对工作场所用1:100的84消毒液进行不少于3次的消毒处理,发现疑似病例对发热预检分诊室及周围环境做彻底消毒。
(二)出现疑似或确诊症状后的应急处置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校医院立即报告属地疾病控制中心,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转送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同时将情况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1)有流行病学史并伴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的;
(2)有流行病学史、无发热等不适症状人员,单人单间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在观察期间如果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的;
(3)有流行病学史伴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经定点医院筛查后建议回学校医学隔离观察,观察期间,症状无明显好转的;
(4)无流行病学史但有发热、乏力、腹泻、四肢酸痛等不适症状,经发热门诊筛查排除疑似病例后,医学隔离观察期间,症状无明显好转的;
(5)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隔离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的。
2.对定点医院排查后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学校应立即向河北省教育厅和保定市教育局、疾控中心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公开,保障师生知情权。
3.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配合疾控部门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4.在详细了解被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师生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基础上,在全校对密切接触者(有关寝室、班级、楼层等)进行排查,全部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并做好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5.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的生活、学习场所按照消毒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置。
保定市中等职业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开学工作指南
一、防控工作体系
(一)建立疫情防控组织体系
成立由党组织书记或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应急处置、联络卫生防控部门等工作。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防控责任人。
(二)建立学校、班级、师生、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
1.校内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基本信息上报制度。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日排查、日报告,对住宿学生要以宿舍为单元安排专门学生负责体温检测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情况。对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的学生,班主任应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学校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戴好医用口罩、做好防护,并迅速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2.校外建立班主任与家长联络机制,学校与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对接机制。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的沟通协调,配合开展联防联控,保证有效对接。
(三)实行包联责任制
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教职员工、班主任、学生层层包联。统一思想、摸清底数、压实责任,严格落实日排查、日报告制度,及时按要求向有关单位报送信息。
二、防控工作措施
按照开学前、开学当日、开学后三个阶段,分步实施、有序衔接。
(一)开学前
1.完善各类预案,做好应急准备。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提前对春季开学有关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对学校教学安排及相关工作进行调整,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责任到人,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演练,待疫情得到根本控制后,按照河北省教育厅要求组织开学。开学前,学校要在校内安排足够数量的空置房作为临时隔离观察场所,并提前与定点医院沟通协商,取得专业技术支持。一旦发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或疑似病人,做到第一时间隔离观察,第一时间联系定点医院治疗转诊,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全面细致排查,分类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学校要全面摸排师生底数,掌握人员所处地域、身体状况、行程轨迹路线等,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分别建立台账,明确包联责任人。学校应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并按要求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对省外居住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单独建立健康台账。
3.备齐防疫物资,强化安全保障。学校要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肥皂、非接触式测温枪等防控物资的储备。通知师生提前备好两周的医用口罩和体温计等必备物品并指导正确使用。
4.开展校园大扫除大消毒活动。学校要在开学前对校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全面整治,重点对教室、实训室、宿舍、食堂、会议室、卫生间、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不留死角。定期对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触物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5.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1)加强值班人员和警卫力量,实行24小时在岗在位,及时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实施严格的进出校园管理制度。对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返校的教师,采取入校测体温、车辆消毒等措施。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严禁教师未经批准擅自返校。
(3)不组织教师到校开展集中学习备课教学等活动。暂停组织学生开展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集训等在内的所有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暂停一切团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
(4)对目前已在校外实习、暂时无法撤回的学生,要协调实习单位切实做好师生安全防护工作,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安排,并安排专人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服务保障。
(5)对假期留校学生封闭管理,严禁外出。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提供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生活服务,提醒他们如有身体不适,立即向学校报告,送医排查治疗。留校学生应实行分散用餐。
6.开展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等平台作用,通过微信、短信、校讯通、文化墙等形式,对师生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引导全校师生及家长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指导师生做好返校前的14天健康监测。离开本市或本县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自我监测14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健康者方可返校,坚决阻断疫情进入校园。
(2)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引导师生疫情期间不外出、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探亲访友、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如急需外出购物、就医等,应全程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回家后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控制在外逗留时间。
(4)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20秒。
(5)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二)开学当日
程序:确定返校人员名单、通知返校师生、告知携带物品和注意事项、做好校内衔接安排。
1.学校
(1)按照“先老师后学生、先高年级后低年级、先本地后外地”的原则,确定返校人员名单,分批次、错峰返校。
(2)开学时,仍在湖北的人员推迟返校;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暂时不返校;确诊、疑似、发热、正在隔离人员严禁返校;达不到居家隔离14天防控要求的人员暂缓返校。
(3)对返校师生进入校园前,要在校门口进行消毒、测量体温、登记必要信息、建立健康卡、发放明白纸或提前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告知师生注意事项。对健康人员方可入校,对体温异常人员安排到预留的房间隔离观察并立即联系定点医院排查治疗。
(4)通知返校师生携带个人必备用品。如,口罩、体温计、一次性手套及其他日常用品等。
(5)组织教职员工对返校师生做好衔接安排,做到全程领办。
2.学生
(1)返校途中,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2)返校途中请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接触水龙头、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键、柜台、话筒等物品后,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
(3)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发热时要主动联系乘务员测量体温。返校途中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返校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4)返校途中尽量不坐出租车、网约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服从乘务人员的指挥要求,不用手接触公共物品,下车到校后及时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有条件的可乘坐自家车返校,但学生家长及自家车辆不得进入校园。
(三)开学后
1.设立健康宣讲课堂。卫健部门要派专业人员到校,定期对学校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指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确需外出的,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口罩。
2.密切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
(1)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告。
(2)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学生有恐慌等心理问题,应尽快进行心理疏导。
3.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人员聚集。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师生之间接触时,要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学校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人数,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医用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办公桌椅等进行消毒。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5.强化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防控。
(1)加强学校食堂、浴室及宿舍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建议学生自带餐具,根据学生意愿,也可选择使用一次性盒饭套餐。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6.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加强专门人员的个人防护。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食堂工作人员还应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8.妥善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要采取必要的人员防护措施,始终坚持把师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减少纸质资料的相互传递,建议授课、听课师生佩戴医用口罩。对缺勤、早退、请假人员做好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9.关注走读学生和贫困学生。走读学生上学、放学实行分班级、小规模错时组织。往返全程正确佩戴医用口罩,不结伴、不聚集,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家长接送。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配合公交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途中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放学回到家中,非必要不外出,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
学校要重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10.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1.及时补充防控物资。学校要及时核查、补充疫情防控公共物资,如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肥皂等,确保物资充足。
三、应急处置
发挥联防联控合力,确保有专人负责与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联系对接。
(一)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二)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启动以下程序。
1.隔离。即刻停止所有活动,并与其他密切接触人员同时隔离,戴好医用口罩,做好防护。
2.报告。同步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定点医院、教育行政部门。
3.送诊。启动预案,配合做好后续相关工作。
(四)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学生的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保定市普通高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南(暂行)
一、工作体系
1.严格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
2.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健康监测、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责任人。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
1.对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含自聘不在编教师和保安、食堂、物业、宿管、保洁、维修、绿化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和学生(简称师生,以下同)健康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掌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假期旅居史等情况,每日收集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接受、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开学前师生必须如实申报假期活动和健康状况,学校必须对教职工和学生逐人排查有无感染、有无发热、有无密切接触等情况。对排查出的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务必压实责任,协调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分类诊治。
3.现在或近期去过湖北地区的、有发热等症状的、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的等三类人员近期不得返回学校,何时返校等待通知。由外省返回和由省内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学校住地后应当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师生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换、处理。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教育师生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教育师生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5.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主城区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先毕业班后非毕业班、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省明确开学日期后,先安排高三毕业班学生返校。高三返校后原则上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30人以下小班教学。高三复学2周且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依次安排高二、高一复学。各县(市、区)教体局结合实际确定所属高中开学时间。
6.开学前,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责任督学(驻校联络员)到学校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医疗卫生部门要选派专业人员到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监督体温测试等防控措施落实,指导学校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学校进行全面清洁,对师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保证满足需求。在校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学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备足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通知学生提前备好口罩、体温计等个人必备防护物品并科学准确使用。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1)10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配备1箱消毒液;1000人—30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3箱消毒液;3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配备5箱消毒液。(标准84消毒液每箱30瓶)。
(2)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口罩。
(3)每班配备1个红外体温检测仪,2-3支体温计。
9.设立(临时)隔离室。5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设立1个(临时)隔离室;500-1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2个;1000人-15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3个;1500-2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4个;2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5个。
(临时)隔离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位置相对独立,与教学区、生活区相隔离,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
(2)进入(临时)隔离室应做好防护,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发热学生要收入不同的(临时)隔离室。
(4)收入(临时)隔离室的教职工和学生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离开。
(5)加强(临时)隔离室消毒。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6)发热学生、教职工转出校园或转入医院后,(临时)隔离室应当进行彻底消毒。
10.开学前,要全面检查防疫工作到位情况,按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培训、演练。
(二)开学当日
1.返校时间安排好要及时通知师生。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不同年级返校、上课、就餐错时错峰错区域,减少交叉聚集。
2.师生返校和开学后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向学校报告。乘车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学校要实行网格化、单元最小化精细管理。行政部门以办公室为最小单元,教师以班级组、年级组、学科组为最小单元,学生以班级、宿舍为最小单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各项活动相对独立。校园划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六个一律”要求。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校,校外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校,任何人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在学校门口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立即阻止进入,通知有关部门或由学校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5.由各班主任负责对进入本班教室的学生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教室。有可疑情况的,要用体温计再次精确检测。有发烧咳嗽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学校,由专人送(临时)隔离室。
6.上好开学第一课。重点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普及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示范学生正确的戴口罩和洗手方法,教育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填发健康卡。要为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建立健康卡,登记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加盖学校公章,开学后发放给师生,同时作为出入校门证明材料。
8.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学后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9.对因故不能到校的学生,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加强关爱,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学习、自学等方式学习。
(三)开学后
1.学校应当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每日晨午两次测量体温,填写健康卡,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食堂、礼堂、办公室、备课室、洗手间等)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开启新风系统。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明确专人负责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妥善保管消毒用品,防止中毒和发生火灾。
5.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和配送餐管理,倡导科学膳食和营养配餐。强化学校食堂采购、加工监管,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7.师生用餐要错时错峰,分年级分班用餐或分班送餐、分班到食堂取餐、分别在教室宿舍用餐,避免人员聚集。学生就餐排队时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排队时应佩戴口罩,进食前摘掉口罩并洗手;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或使用清洁消毒后的自备餐具,减少人员交谈;餐后及时洗手。
8.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9.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及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0.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已使用过的口罩放置到有明显标志的垃圾箱中,统一销毁处理。
11.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学生也应佩戴口罩,所用口罩原则上由学生及家长自备。学校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保障教职工工作需求,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尽力满足遇到口罩污损等特殊情况的其他学生需求。
12.走读学生上学、放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家长接送。
13.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减少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及时洗手。
14.学校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生应坚持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外出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16.及时核查、补充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学校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一般为校医或保健教师;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学校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的,要立即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核查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立即向属地包联医疗卫生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置。
3.教职员工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隔离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走读学生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通知学生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5.寄宿制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要立即安排在(临时)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联系卫生疾控部门或安排专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将学生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通知学生家长。
6.校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应当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同班、同宿舍、同办公室等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等医学观察措施。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7.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或诊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人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病人在隔离室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保定市初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南(暂行)
一、工作体系
1.严格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
2.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健康监测、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责任人。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
1.对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含自聘不在编教师和保安、食堂、物业、宿管、保洁、维修、绿化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和学生(简称师生,以下同)健康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掌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假期旅居史等情况,每日收集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接受、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开学前师生必须如实申报假期活动和健康状况,学校必须对教职工和学生逐人排查有无感染、有无发热、有无密切接触等情况。对排查出的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务必压实责任,协调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分类诊治。
3.现在或近期去过湖北地区的、有发热等症状的、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的等三类人员近期不得返回学校,何时返校等待通知。由外省返回和由省内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学校住地后应当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师生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换、处理。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教育师生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教育师生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5.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主城区初中学校按照先毕业班后非毕业班、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市明确开学日期后,先安排初三毕业班学生返校。初三复学1周且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依次安排初二、初一复学。各县(市、区)教体局结合实际确定所属初中开学时间。
6.开学前,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责任督学(驻校联络员)到学校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医疗卫生部门要选派专业人员到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监督体温测试等防控措施落实,指导学校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学校进行全面清洁,对师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保证满足需求。在校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学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备足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通知学生提前备好口罩、体温计等个人必备防护物品并科学准确使用。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1)10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配备1箱消毒液;1000人—30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3箱消毒液;3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配备5箱消毒液。(标准84消毒液每箱30瓶)。
(2)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口罩。
(3)每班配备1个红外体温检测仪,2-3支体温计。
9.设立(临时)隔离室。5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设立1个(临时)隔离室;500-1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2个;1000人-15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3个;1500-2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4个;2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5个。
(临时)隔离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位置相对独立,与教学区、生活区相隔离,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
(2)进入(临时)隔离室应做好防护,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发热学生要收入不同的(临时)隔离室。
(4)收入(临时)隔离室的教职工和学生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离开。
(5)加强(临时)隔离室消毒。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6)发热学生、教职工转出校园或转入医院后,(临时)隔离室应当进行彻底消毒。
10.开学前,要全面检查防疫工作到位情况,按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培训、演练。
(二)开学当日
1.返校时间安排好要及时通知师生。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不同年级返校、上课、就餐错时错峰错区域,减少交叉聚集。
2.师生返校和开学后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向学校报告。乘车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学校要实行网格化、单元最小化精细管理。行政部门以办公室为最小单元,教师以班级组、年级组、学科组为最小单元,学生以班级、宿舍为最小单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各项活动相对独立。校园划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六个一律”要求。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校,校外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校,任何人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在学校门口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立即阻止进入,通知有关部门或由学校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5.由各班主任负责对进入本班教室的学生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教室。有可疑情况的,要用体温计再次精确检测。有发烧咳嗽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学校,由专人送(临时)隔离室。
6.上好开学第一课。重点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普及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示范学生正确的戴口罩和洗手方法,教育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填发健康卡。要为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建立健康卡,登记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加盖学校公章,开学后发放给师生,同时作为出入校门证明材料。
8.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学后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9.对因故不能到校的学生,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加强关爱,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学习、自学等方式学习。
(三)开学后
1.学校应当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每日晨午两次测量体温,填写健康卡,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食堂、礼堂、办公室、备课室、洗手间等)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开启新风系统。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明确专人负责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妥善保管消毒用品,防止中毒和发生火灾。
5.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和配送餐管理,倡导科学膳食和营养配餐。强化学校食堂采购、加工监管,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7.师生用餐要错时错峰,分年级分班用餐或分班送餐、分班到食堂取餐、分别在教室宿舍用餐,避免人员聚集。学生就餐排队时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排队时应佩戴口罩,进食前摘掉口罩并洗手;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或使用清洁消毒后的自备餐具,减少人员交谈;餐后及时洗手。
8.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9.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及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0.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已使用过的口罩放置到有明显标志的垃圾箱中,统一销毁处理。
11.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学生也应佩戴口罩,所用口罩原则上由学生及家长自备。学校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保障教职工工作需求,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尽力满足遇到口罩污损等特殊情况的其他学生需求。
12.走读学生上学、放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家长接送。
13.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减少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及时洗手。
14.学校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生应坚持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外出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16.及时核查、补充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学校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一般为校医或保健教师;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学校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的,要立即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核查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立即向属地包联医疗卫生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置。
3.教职员工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隔离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走读学生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通知学生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5.寄宿制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要立即安排在(临时)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联系卫生疾控部门或安排专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将学生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通知学生家长。
6.校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应当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同班、同宿舍、同办公室等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等医学观察措施。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7.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或诊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人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病人在隔离室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保定市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指南(暂行)
一、工作体系
1.严格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
2.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健康监测、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责任人。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
1.对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含自聘不在编教师和保安、食堂、物业、宿管、保洁、维修、绿化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和学生(简称师生,以下同)健康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掌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假期旅居史等情况,每日收集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接受、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开学前师生必须如实申报假期活动和健康状况,学校必须对教职工和学生逐人排查有无感染、有无发热、有无密切接触等情况。对排查出的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务必压实责任,协调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分类诊治。
3.现在或近期去过湖北地区的、有发热等症状的、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的等三类人员近期不得返回学校,何时返校等待通知。由外省返回和由省内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学校住地后应当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师生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换、处理。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教育师生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教育师生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5.实行错时错峰开学,有序返校。校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小学按照先住宿生后走读生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待县(市、区)明确开学日期后,小学按照五六年级、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学。
6.开学前,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责任督学(驻校联络员)到学校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医疗卫生部门要选派专业人员到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监督体温测试等防控措施落实,指导学校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学校进行全面清洁,对师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保证满足需求。在校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学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备足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通知学生提前备好口罩、体温计等个人必备防护物品并科学准确使用。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1)10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配备1箱消毒液;1000人—30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3箱消毒液;3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配备5箱消毒液。(标准84消毒液每箱30瓶)。
(2)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口罩。
(3)每班配备1个红外体温检测仪,2-3支体温计。
9.设立(临时)隔离室。5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设立1个(临时)隔离室;500-1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2个;1000人-15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3个;1500-2000人的学校至少设立4个;2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设立5个。
(临时)隔离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位置相对独立,与教学区、生活区相隔离,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
(2)进入(临时)隔离室应做好防护,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发热学生要收入不同的(临时)隔离室。
(4)收入(临时)隔离室的教职工和学生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离开。
(5)加强(临时)隔离室消毒。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6)发热学生、教职工转出校园或转入医院后,(临时)隔离室应当进行彻底消毒。
10.开学前,要全面检查防疫工作到位情况,按开学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培训、演练。
(二)开学当日
1.返校时间安排好要及时通知师生。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不同年级返校、上课、就餐错时错峰错区域,减少交叉聚集。
2.师生返校和开学后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向学校报告。乘车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学校要实行网格化、单元最小化精细管理。行政部门以办公室为最小单元,教师以班级组、年级组、学科组为最小单元,学生以班级、宿舍为最小单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各项活动相对独立。校园划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六个一律”要求。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校,校外学生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校,任何人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在学校门口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立即阻止进入,通知有关部门或由学校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5.由各班主任负责对进入本班教室的学生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教室。有可疑情况的,要用体温计再次精确检测。有发烧咳嗽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学校,由专人送(临时)隔离室。
6.上好开学第一课。重点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普及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示范学生正确的戴口罩和洗手方法,教育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填发健康卡。要为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建立健康卡,登记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加盖学校公章,开学后发放给师生,同时作为出入校门证明材料。
8.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学后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9.对因故不能到校的学生,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加强关爱,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学习、自学等方式学习。
(三)开学后
1.学校应当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每日晨午两次测量体温,填写健康卡,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食堂、礼堂、办公室、备课室、洗手间等)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开启新风系统。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明确专人负责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妥善保管消毒用品,防止中毒和发生火灾。
5.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强学校食堂和配送餐管理,倡导科学膳食和营养配餐。强化学校食堂采购、加工监管,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7.师生用餐要错时错峰,分年级分班用餐或分班送餐、分班到食堂取餐、分别在教室宿舍用餐,避免人员聚集。学生就餐排队时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排队时应佩戴口罩,进食前摘掉口罩并洗手;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或使用清洁消毒后的自备餐具,减少人员交谈;餐后及时洗手。
8.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9.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及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0.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已使用过的口罩放置到有明显标志的垃圾箱中,统一销毁处理。
11.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学生也应佩戴口罩,所用口罩原则上由学生及家长自备。学校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保障教职工工作需求,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尽力满足遇到口罩污损等特殊情况的其他学生需求。
12.走读学生上学、放学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家长接送。
13.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减少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及时洗手。
14.学校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生应坚持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外出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16.及时核查、补充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学校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一般为校医或保健教师;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学校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的,要立即向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核查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立即向属地包联医疗卫生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置。
3.教职员工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隔离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走读学生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通知学生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5.寄宿制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要立即安排在(临时)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联系卫生疾控部门或安排专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将学生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通知学生家长。
6.校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应当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同班、同宿舍、同办公室等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等医学观察措施。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7.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或诊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人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病人在隔离室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保定市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指南(暂行)
一、工作体系
1.严格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开园,幼儿园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园,师生和幼儿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园。
2.成立由园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幼儿园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健康监测、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工作机构。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幼儿园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多园区办园的幼儿园,各园区须指定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责任人。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开园准备工作方案、开园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返园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二、工作措施
(一)开园前
1.对本园全体教职员工(含自聘不在编教师和保安、食堂、保洁、维修、绿化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和幼儿(简称师生,以下同)健康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全面掌握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假期旅居史等情况,每日收集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幼儿园应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接受、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2.开园前师生必须如实申报假期活动和健康状况,幼儿园必须对教职工和幼儿逐人排查有无感染、有无发热、有无密切接触等情况。对排查出的发热者、密切接触者,务必压实责任,协调卫生健康部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分类诊治。
3.现在或近期去过湖北地区的、有发热等症状的、有与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人员接触史的等三类人员近期不得返回幼儿园,何时返园等待通知。由外省返回和由省内乘公共交通工具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幼儿,返回幼儿园住地后应当隔离14天后方可返园。
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及家长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师生及幼儿家长学会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换、处理。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教育师生保持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挡,并尽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教育师生及幼儿家长居家应注意加强开窗通风、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5.实行错时错峰开园,有序返园。园领导、教职员工要抓紧到岗到位,做好开园准备工作。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县(市、区)明确开园日期后,幼儿园按照大班、中班、小班的顺序依次有序开园。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幼儿园结合各自实际做出分阶段、分年龄班错时开园安排。人员返园基本顺序:园领导、教职员工、幼儿。
6.开园前,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责任督学(驻园联络员)到幼儿园监督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园工作。医疗卫生部门要选派专业人员到园,帮助和指导幼儿园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监督体温测试等防控措施落实,指导幼儿园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7.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清洁,对师生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保证满足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加强园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备足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通知幼儿家长提前备好口罩、体温计等个人必备防护物品并指导幼儿及家长科学准确使用。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1)1000人以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备1箱消毒液;1000人—3000人的幼儿园至少配备3箱消毒液;3000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配备5箱消毒液。(标准84消毒液每箱30瓶)。
(2)按照标准配齐配足口罩。
(3)每班配备1个红外体温检测仪,2-3支体温计。
9.设立(临时)隔离室。500人以下的幼儿园至少设立1个(临时)隔离室;500-1000人的幼儿园至少设立2个;1000人-1500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设立3个;1500-2000人的幼儿园至少设立4个;2000人以上的幼儿园至少设立5个。
(临时)隔离室的基本要求是:
(1)通风良好,位置相对独立,与教学区、生活区相隔离,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
(2)进入(临时)隔离室应做好防护,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鞋套等防护用品。
(3)不同宿舍或不同教室的多名发热幼儿要收入不同的(临时)隔离室。
(4)收入(临时)隔离室的教职工和幼儿均需戴口罩、严格隔离、严格管理、不得随意离开。
(5)加强(临时)隔离室消毒。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要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生活垃圾要及时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可能的污染。
(6)发热幼儿、教职工转出幼儿园或转入医院后,(临时)隔离室应当进行彻底消毒。
10.开园前,要全面检查防疫工作到位情况,按开园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培训、演练。
(二)开园当日
1.返园时间安排好要及时通知师生。科学调整作息时间,不同年龄班返园、上课、就餐错时错峰错区域,减少交叉聚集。
2.师生返园和开园后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当向幼儿园报告。乘车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妥善保存乘车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3.幼儿园要实行网格化、单元最小化精细管理。行政部门以办公室为最小单元,教师以班级组、年龄班组、教研组为最小单元,幼儿以班级为最小单元,不同年龄班、不同班级各项活动相对独立。幼儿园划区划片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都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实行家长接送幼儿不入园制度。对幼儿园实施封闭管理,引导家长及幼儿有序入园,原则上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班级至少一名教师在园内户外指定地点与家长完成与幼儿的早入园、晚离园的交接工作,避免人员聚集,保障幼儿安全到班。严禁家长随意进入教学楼及活动室。严格落实“六个一律”要求。园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园,园内幼儿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出园,园外幼儿未经批准一律不准提前返园,任何人进入园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在幼儿园门口一旦发现有发热症状人员,立即阻止进入,通知有关部门或由幼儿园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筛查诊疗。
5.由主班教师或保育员负责对进入本班教室的幼儿再次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教室。有可疑情况的,要用体温计再次精确检测。有发烧咳嗽症状的,要立即报告幼儿园,由专人送(临时)隔离室。
6.上好开园第一课。重点宣传新冠肺炎防控形势,普及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示范幼儿正确的戴口罩和洗手方法,教育幼儿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填发健康卡。要为每位教职工和幼儿建立健康卡,登记基本情况,每日健康状况,加盖幼儿园公章,开园后发放给师生,同时作为出入园门证明材料。
8.向幼儿及家长发放明白纸,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开园后幼儿园教学工作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开园后
1.幼儿园应当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每日晨午两次测量体温,填写健康卡,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工和幼儿及时追访和上报。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活动室、寝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功能室、办公室、备课室、盥洗室等)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开启新风系统。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保持活动室、寝室、图书室、餐厅、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明确专人负责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电梯间、公共区域的玩教具、大型器械、寝具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妥善保管消毒用品,防止中毒和发生火灾。
5.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加强幼儿园食堂和配送餐管理,倡导科学膳食和营养配餐。强化幼儿园食堂采购、加工监管,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7.幼儿进餐前应分组错时如厕、盥洗,并使用自己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手。幼儿用餐时,可根据条件拉开幼儿就餐距离,避免人员聚集。如需幼儿排队取餐,应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排队时应佩戴口罩,进食前摘掉口罩;就餐时应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具用品,引导幼儿安静就餐,不与同伴交流;餐后及时洗手并用自己的口杯漱口。
8.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9.确保幼儿园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幼儿园原则上每30—3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幼儿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及幼儿园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0.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保持垃圾暂存地周围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已使用过的口罩放置到有明显标志的垃圾箱中,统一销毁处理。
11.建议教师全天佩戴医用口罩。幼儿也应佩戴口罩,所用口罩原则上由幼儿家长自备。幼儿园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保障教职工工作需求,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并尽力满足遇到口罩污损等特殊情况的其他幼儿需求。
12.家长接送幼儿来园、离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3.师生传递纸质文件或资料前后均需洗手,传递时应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减少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及时洗手。
14.幼儿园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幼儿应坚持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15.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开园典礼、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外出集体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16.及时核查、补充防控物资,确保物资充足。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幼儿园要建立疫情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一般为园医或保健教师;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幼儿园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发现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的,要立即向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报告;幼儿园疫情报告人核查后,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领导要立即向属地包联医疗卫生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处置。
3.教职员工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隔离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避免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4.幼儿如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当及时向幼儿园报告、通知幼儿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5.寄宿制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要立即安排在(临时)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联系卫生疾控部门或安排专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将幼儿送往指定医疗机构诊治,同时通知幼儿家长。
6.园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应当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卫生疾控部门报告。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对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同班、同寝室、同办公室等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等医学观察措施。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并就医。
7.幼儿园要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或诊治的教职员工或幼儿的家人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病人在隔离室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前往探望。(综合保定教育发布、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