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发布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04-25 10:35:10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河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为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总体要求,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依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高质量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的若干措施》《河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求,深入落实“三六八九”工作思路,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聚焦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聚力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圆满完成了我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经过5年不懈努力,交通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全省铁路营业里程794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突破1600公里,“十三五”新增98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809公里,“十三五”新增1476公里;港口生产性泊位237个(深水泊位203个),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1.3亿吨,运输机场6个,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735万人次,石家庄地铁开通运营61.4公里。全省“六纵六横”综合交通通道主骨架全面形成,交通网络化格局基本完善,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连港口、市市连机场、地铁零突破,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交通运输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客货运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客运结构加速调整,“十三五”期间完成铁路客运量5.46亿人、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5.58亿人、机场旅客吞吐量5937.45万人次,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25.6%、-53.7%、105.5%。货运形势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完成铁路货运量11.07亿吨、公路营业性货运量104.59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5.6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965.1万标箱,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8.1%、16.9%、31.6%、156.3%。“十三五”期间邮政业业务总量、快递业务量分别达到1798.32亿元、98.45亿件,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334.5%、652.1%。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入运营,开启通往世界“新国门”;京张高铁投产,京沈客运专线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雄城际铁路、津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雄、荣乌新线、京德等3条高速公路一期主体建成,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延崇高速等冬奥会交通保障项目全面建成。交通精准扶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改建农村公路3.6万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4%,建制村通客车、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深度贫困村硬化路连接到户。

  (二)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我省仍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我省传统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京津两大都市和我省城乡内需潜力进一步激发,都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动能,区域经济布局、国土开发保护格局、要素供给模式等发生显著变化,对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进入完善设施网络、精准补齐短板的关键期,客货运输需求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交通运输应更好发挥开路先锋作用,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设施服务协同、建管养运并重、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将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发展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以全方位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谱写建设交通强国河北篇章。

  2.存在的问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短板依然明显。综合枢纽、城际铁路建设相对滞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产业发展、便捷出行的支撑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普通干线公路提质改造亟需加强,农村地区路网管养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服务效率和品质仍需提升。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水平有待提高,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旅客联程运输水平有待加强,货运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仍需加力。三是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不足。各种运输方式信息服务水平存在差距,公路、水路动态实时数据感知能力不强,交通数据资源共享、整合存在壁垒,综合运行监测与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加强。交通运输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待进一步统筹,资金、土地等要素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产业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有待深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聚焦服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提质效、促融合,畅通国际流通和国内区际、省际、城际运输通道,畅通区域联通、城乡融合、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当好先锋。充分发挥交通作为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的作用,自觉服从服务于全省大局,强化交通运输对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的服务保障作用。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协同推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全省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

  优化供给,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存量,科学调控增量,挖掘既有设施潜力,精准补齐短板,保障有效供给,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的服务品质和资源配置效率。

  统筹融合,开放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跨方式、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协同联动和一体融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动交通运输更高水平开放合作。

  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水平、系统韧性和应对各类重大风险能力,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强国河北篇章展现新图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突破,雄安新区和张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呈现新亮点,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品质化达到新水平。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迈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六纵六横一环”综合通道能力更加充分。“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建成,便捷程度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京津雄及环京津1小时交通圈得到强化,多层次现代轨道交通网络覆盖更加广泛。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加快构建,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国家高速公路网全面贯通,基本实现市县间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县县间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85%,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硬化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大运河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机场群规模不断壮大,运输航空服务覆盖各市(指以运输机场为中心100公里或90分钟运输航空服务的覆盖情况)。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进一步优化,各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高效。邮政快递末端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邮政服务行政村直邮率和快递服务行政村通达率均达到100%。

  运输服务品质大幅提升。初步形成“513出行交通圈”(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间0.5小时连通、京津冀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客运“一站式”、货运“一单制”服务更加普及。县(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AAAA级以上比例达到90%。邮政快递网络覆盖城乡,国内寄递更加高效便捷,跨境寄递更加通达顺畅。运输装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高。

  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物联网等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搭建全省综合性交通大数据平台,实现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建成以延崇、京雄高速等为代表的智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技术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港口大宗散货码头智慧化水平全国领先。

  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运输结构持续优化,铁路货运量占营业性货运量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煤炭铁路集港率保持100%,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绿色出行更加广泛,绿色出行比例、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均大幅提升,绿色出行创建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公路、绿色港口加快推进。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各类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全面推广,柴油货车、内河船舶超标排放现象基本消除。

  交通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平安交通建设成效显著,跨方式、跨部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应急运输体系基本完善,运输安全多方共治格局基本形成。交通设施、运输装备的运行监控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道路运输较大及以上等级行车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12%。

  交通行业治理规范高效。综合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逐步健全,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交通数字化监管平台更加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

  展望2035年,基本绘就交通强国河北篇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全面实现,雄安新区建成智能交通创新高地、试点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51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运输全方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完善“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以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重点,支撑城镇空间结构布局,构筑联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等城市群多路径、立体化、快速化的综合运输通道,强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京津冀—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京津冀—成渝、长三角—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粤港澳—成渝6条主轴,京哈、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沪昆、成渝昆、广昆7条走廊,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8条通道)在省内的联通、延伸和衔接,加密省内运输大动脉,加快构建形成“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二)打造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三层级综合枢纽城市格局。推动石家庄、雄安新区融入以京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发挥通道与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石家庄、雄安新区、唐山—秦皇岛、邯郸等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支撑省域多核心、差异化的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等7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构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依托首都机场集团托管机制,深化京冀一体化运营管理,积极推进京津冀机场协同发展,与京、津合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建成通航邢台军民合用机场,研究推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提升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实施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等机场改扩建,谋划建设沧州、衡水机场。增强驻场运力保障,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新的基地航空公司。提升空管、航油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协调推进空域资源优化,提升航班时刻容量,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安全稳定、高效协同的航空运输保障体系。

  构建冀津世界级港口群。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与天津港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把秦皇岛港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把唐山港打造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把黄骅港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加强港口能力建设,秦皇岛港谋划实施西港区改造工程,推进旅游客运、邮轮游艇等码头建设;唐山港进一步优化提升煤炭作业效率,推进矿石、原油、液化天然气(LNG)及集装箱等码头建设;黄骅港重点推进矿石、散杂货、油品等码头建设,完善专业化粮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布局。积极推进港口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唐山港、黄骅港航道等级,强化通航保障能力。

  构建综合客货运枢纽集群。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布局,推进以铁路客运站、机场、港口码头等为依托,集铁路、民航、公路、城市公交、城乡公交等多种运输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同管理,统筹推进现有道路客运站场、铁路客运站、机场、城市公交枢纽间的便捷换乘衔接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布局,优先利用现有物流园区以及货运场站等设施,以石家庄、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重点,打造一批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支撑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鼓励传统公路货运枢纽向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转型,做优功能、做强服务,满足多样性货运需求。以多式联运线路、中欧班列、铁路沿线城市为重点,以腹地大型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为载体,完善内陆“无水港”布局。

  (三)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设密集充分轨道网。围绕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互联互通水平,以城际铁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多层次现代轨道交通网络融合发展。优化提升高铁网络,强化我省与关中平原、成渝、中原、长江中游、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的便捷联通。加密城际铁路网络,强化“三地四机场”轨道交通联系,提升我省各地之间的便捷联通水平。提升普速铁路运能,优化改造干线铁路网络,完善港口集疏运铁路,大力推进“最后一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启动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环京津市、县研究推动京津市域(郊)铁路向我省延伸。

  建设广泛畅通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优化高速公路网络,贯通国家高速公路通道,强化与京津及周边省高速公路对接,完善省内互联互通高速网络,加快繁忙路段扩能改造。完善普通干线网络,加强与京津及周边省(区、市)对接,完善县域间公路网状交通格局,加快低等级路段提质升级,优化绕城通道布局,推进普通干线公路联网,有效服务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连乡通村道路提级改造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稳步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和异地搬迁村连通公路建设。 

  建设运转高效邮政快递网。加大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局所布局,着力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雄安新区邮政网络建设,形成“邮件处理中心—区域配送中心—营投网点及末端设施”三级邮政普遍服务设施网络。优化快递网络布局,着力构建“一圈、两带、两支点”快递网络布局(即以北京为中心,形成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快件上行和集散的环京服务圈;以石家庄、邢台、邯郸为节点,形成京南快递发展产业带,以唐山、沧州、秦皇岛、衡水为节点,形成京东南环渤海快递发展产业带;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形成跨境快递服务两个支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快递产业(物流)园区、分拨中心、末端投递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加快城乡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和智能快件箱建设。推进邮政快递服务网络下沉到村,构建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末端配送网络。

  强化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推行全寿命、预防性、精准化养护理念,完善养护运行机制,推进养护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提高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加强桥梁隧道、通航建筑物、港口锚地、跑道停机坪等公共设施养护管理。创新养护工程管理模式,开展智慧工地试点示范,实现养护工程建设进度实时感知、质量全程控制、全样数据可溯。推动公路养护市场化,强化养护市场准入管理,形成更加开放的养护市场环境,形成良性市场培育机制。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深化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四、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支撑能力

    (一)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

    强化京津冀高效互联互通。围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加大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力度,完善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京津冀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密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建成京唐、津兴等城际铁路,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强与京津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互联互通,建成京雄、承平等高速公路项目和国道G101古北口(京冀界)至偏桥段、省道S215冀津界至南大港小辛庄段等普通干线公路项目,推动环京津市、县与京津形成“1小时交通圈”。推进与京津农村公路对接路建设。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重点加强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交通互联互通,提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交通便捷水平。

    完善雄安新区高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网格化干线公路网,强化雄安新区对外交通联系。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内部道路建设,完善雄安新区及周边干线公路网,形成内外衔接顺畅、功能完备的道路系统。打造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推进启动区、容西、容东等组团公交枢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基本公交线网,开设需求响应公交服务,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统筹推进硬件设施与信息平台建设,提升雄安新区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统筹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强国试点各项任务,力争在智能出行城市、通道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智慧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点对点全程快递物流服务、绿色交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张北地区交通发展水平。服务建设首都水资源涵养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支撑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完善张家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张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延崇、张尚高速和省道S231张家口至南山窑段等项目,推进太锡铁路、崇礼至张北高速等项目,提高张北地区交通发展水平,支撑后冬奥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运输网络。

  完善国际航空服务网络。落实疫情防控安全要求,逐步恢复和发展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至东南亚、东北亚、中亚、欧洲等国际航线,不断强化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秦皇岛机场巩固俄罗斯远东地区航线,拓展日韩等主要旅游客源地航线。不断完善全省国际航线网络,构建便捷通达的“国际网”。

  拓展港口国际航运网络。大力发展集装箱外贸航线,进一步巩固秦皇岛港、唐山港日韩航线,积极开辟东南亚航线;完善黄骅港口岸功能,开通集装箱外贸航线。以秦皇岛港为重点,加快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开辟邮轮航线。完善通往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的航运网络,拓展海上国际运输通道。到2025年,集装箱外贸直达航线达到15条以上,覆盖日韩、东南亚主要港口。

  畅通陆路国际运输通道。打通面向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的运输通道,加强国际货运班列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秦皇岛港、唐山港、石家庄国际陆港等稳定开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增点扩线,推动保定、唐山、黄骅、邢台至欧洲铁路班列往返运行常态化,开辟河北—东盟班列。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仓、境内重点产业园区,加大国际班列拓展力度,打通国际物流新通道。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鼓励交通运输企业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探索国际物流业务新模式,加速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

  (三)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

  打造省会都市圈多向联通交通网。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支持石家庄打造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加快构建一体化、多层次、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石家庄全国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完善与郑州、济南、太原等都市圈和沿海港口之间的快速通道,加强与邯郸、邢台、衡水及辛集、定州等周边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高效连接、共建共享,建成石衡高速、衡昔高速等项目,推进石雄城际建设,研究推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

  加强省内交通联系。加强城市间快速直连,构建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际交通网。加强省域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强化既有铁路有效供给,推进普速新线建设,进一步完善省域干线铁路网络。推进省域干线公路网互联互通,建设秦唐、邯港等高速公路和国道G307衡水市段、省道S538泊头市段等普通干线公路项目;改造提升现有公路,加快升级改造重要拥堵节点,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廊涿段改扩建等项目。加密省内航线航班班次,提高民航运输服务能力与品质。

  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加快省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率先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主骨架。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前瞻性规划研究工作。健全城市路网系统,城市新区全面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布局理念,提高支路网密度,畅通道路微循环,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分类分区优化停车设施供给,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推进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慢行交通等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市域(郊)铁路,优先考虑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有效衔接,推进城镇密集地区干线公路过境段、进出城瓶颈路段升级改造,完善城区周边高速公路出入口,统筹解决高速公路城区路段与城市规划建设不协调的问题。

  (四)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

  推进农村交通提档升级。完善基层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完善对外运输通道,畅通县际间、县乡间运输通道,提高农村地区交通通达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推动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加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系统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强化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营造美好农村交通出行环境。促进交通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鼓励城市公交向乡镇延伸,推动城乡公交、市县全域公交快速发展。推进交通一卡通向县城和重要城镇延伸。创新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稳步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因地制宜采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农村客运班线区域经营、定制客运、预约响应等客运模式。优化农村客运发展环境,积极培育骨干龙头客运企业,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提高农村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统筹利用交通、邮政、快递、农业、商贸等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强化乡镇运输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引导乡镇客运站拓展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业务,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城乡双向流通。积极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积极参与国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工程创建。

  (五)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风光、文化遗存、田园风情等元素相结合,打造高品质生态廊道,建设全国交通旅游融合示范省。谋划张承坝上旅游铁路等特色旅游观光铁路,打造全国知名的列车旅游风景道。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等生态绿色交通走廊和旅游风景道建设,推进大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强化交通网“快旅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拓展公路服务区(驿站)、客运站等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促进“运游结合”,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低空旅游发展,推进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开发低空旅游产品。

  推动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健全工业园区、开发区交通网络。加强与产业集聚区的衔接,增强生产物流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制造业柔性生产、敏捷制造的能力,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沿海经济崛起带高质量发展,打造沿海大交通体系,拓展港口现代物流、商贸、旅游、制造、信息、金融、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发展临港经济,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支持在大型车站、码头、机场等新建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邮件快件接驳场所,支持县级公路客货运站拓展建设邮政快递作业设施。

  五、提供高水平运输服务

  (一)提供便捷普惠出行服务。

  提升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积极发展公铁、空铁、公空等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推进联运接续便捷化,有序推动重点枢纽内各方式安检互认,大力发展“行李直挂”“徒手旅行”等服务,推进行李联程托运“一站到底”。加快培育跨运输方式专业化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一体化联运产品。

  优化多层次城际客运网络。打造以快速、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际高速铁路和航空为主的城际出行体系。围绕重点交通走廊,大力发展以城际铁路客运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城际网络,利用客运专线和既有铁路的富裕能力开行城际列车。支持航空公司增加运力,不断完善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优化省内航线网络,培育精品航线,提高民航运输服务能力与品质。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广应用石家庄公交都市创建经验成果,提高都市圈公共交通通勤化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和绿色出行比例。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样化公交服务模式。提升无障碍城市出行服务水平,改善出行条件。推广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联动控制,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推广在电子公交站牌、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发布公共交通实时运营信息,优化换乘引导标识,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二)提供经济高效货运服务。

  推广先进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重点发展集装箱、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积极参与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打造45条以上多式联运线路。引导传统货运企业主动适应并融入多式联运发展大局,加快培育全程负责、一体化服务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积极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租赁、新技术研发等骨干企业。

  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推动专业物流创新发展,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强化冷藏保温车运输管理,完善冷链运输标准规范,建设环京津鲜活农产品1小时流通圈,鼓励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优化城市末端快递配送中心布局,推进城市社区和村镇终端集货配送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末端投递。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加强省、市重要商品储备,完善京津冀跨区域储备调运制度,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物流体系。

  推动货运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高铁货运、港口物流和航空物流,推动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建设,提升港口枢纽功能,培育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持续完善物流、配送等消费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石家庄、邯郸、衡水、秦皇岛、唐山等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

  (三)发展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加强新型载运工具推广和应用。支持省内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冀产客货运装备。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轨道交通装备,推进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列车、城轨列车、中低速磁悬浮等轨道交通装备应用;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产品应用;鼓励支持C919、ARJ21等国产飞机引进,促进优势通用航空产品“走出去”。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内燃机车。

  推动传统技术装备优化升级。加大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装备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配送、邮政快递、铁路货场、水运、机场等领域应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和清洁化比例。加快集装化、厢式化、标准化运输装备应用,推进运载单元、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机具等升级改造。

  六、打造智慧绿色平安交通

  (一)打造先进适用的智慧交通。

  推进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网动态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支持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等综合应用,持续推进已运营设施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建成延崇、京雄、荣乌新线、京德智慧公路,推进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智慧港口建设,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

  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综合运输服务。发展智能化出行服务模式。积极推行运用电子客票、二维码、生物识别信息等新媒介,促进交通、旅游等各类信息充分开放共享,推动智能交通服务与多元产业深度融合,倡导发展“出行即服务(MaaS)”。打造全程数字化物流网络,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交通+电商”等业态创新,推动省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高速公路智慧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物流配送全链条信息共享,完善农村物流末端信息网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建立全省统一应用的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和决策平台,提升养护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智能化发展,努力打造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治理和服务体系。

  推进智能交通创新平台建设。依托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道路工程设施安全监测与智能养护技术创新中心和道路交通智能控制与管理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省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发及测试体系建设,形成一系列标准规范。

  (二)打造集约环保的绿色交通。

  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强进港、进园、进厂铁路专用线建设,健全港区内、港区与周边企业之间皮带机输送系统,推进采用封闭式皮带机输送矿石等大宗货物,充分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运能。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推动铁路运输企业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受理方式,简化受理环节,推广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等模式,对煤炭、焦炭、矿石、钢铁等大宗货物敞开收货,优先保障运力供给。大力推进钟摆式运输,提高铁路利用效率。加快公路货运转型升级,强化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货运通道衔接,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强化货运源头管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构建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推进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机场建设。在铁路、公路等区域推进交通廊道环境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格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打造复合型基础设施走廊。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强化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衔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资源,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绿色综合交通枢纽。合理有序开发港口岸线资源,发展集约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港区,促进区域航道、锚地等资源共享共用。强化建筑材料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交通基础设施废旧材料、设施设备、施工材料及航道疏浚土等综合利用。支持绿色交通产业发展,推广沥青再生等技术应用,推动路面旧料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及循环利用,鼓励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在交通建设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枢纽场站等污水循环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可循环。

  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研究制定我省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持续推动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公交场站等区域充电桩、充换电站建设,加快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建设,鼓励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风力发电储电设施。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加快现有码头岸电设施改造。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I/M制度),强化在用汽车排放检验与维修治理,推进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M站)建设。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各项要求,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港区污水、粉尘综合治理工作。

  (三)打造完善可靠的平安交通。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监控体系,加强对轨道交通、干线公路、空(海)港、综合枢纽、“两客一危”运输等运行监测。加强对重点领域和环节安全治理,扎实推进铁路沿线环境安全治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对网约车、道路客运、危险货物运输、超载超限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安全管控;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监测预警,做好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资源保护。

  强化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平台及调度和应急指挥体系,构建京津冀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预案体系。提升应急保障基础能力,加强交通安全应急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河北储备中心,推进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强化专业装备和物资配备,建立省、市、县三级公路应急队伍保障力量体系,加强与直升机救援队伍等新型救援力量合作,完善应对重大疫情、反恐怖袭击等应急交通组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城市交通设施地下空间、低洼区域、重点区段、重要点位、关键设施等隐患排查,加强风险和灾害隐患防范,补齐设施设备、应急抢险物资短板,创新应急处置和应急响应举措,提升应对极端天气能力。

  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交通运输重大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依法稳妥有序处置存量债务,加强新增债务风险预警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交通重要基础设施、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人员密集场所、危险货物储运场所等重点目标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重点目标安保防范、隐患排查和反恐怖防范体系。持续做好货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群体稳定工作。常态化开展交通运输领域扫黑除恶和乱象治理。

  七、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多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事权划分,落实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制,提高交通行业监测能力。深化收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法治交通建设。健全交通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出台《河北省公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组织编制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力争上升为行业标准,加强农村公路发展的地方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加强京津冀区域交通法规协同和标准互认,推动京津冀立法协同。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交通运输依法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扩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

  (三)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全领域覆盖、规范化归集、系统化共享、规模化应用。加强事前信用监管,运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优化行政许可。聚焦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等领域,加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四)加快建设文明交通。传承和发扬交通行业优秀的文化传统,强化京张铁路、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文化遗迹遗存研究、保护、利用和传播,推动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精神挖掘,讲好河北交通故事。推动交通文化创新发展,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城市交通等领域特色文化建设。强化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营造文明和谐交通环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有效落实。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谱写交通强国河北篇章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按照职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统筹衔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区域发展等相关规划衔接,与城乡建设发展统筹。强化组织实施和执行评估,制定分阶段目标任务,有序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健全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强化对规划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各市、县要结合实际,细化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地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落实。

  (三)加强政策支持。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完善省级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市、县政策保障力度,促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与交通发展政策协同。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交通运输投融资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及周边土地、产业、园区等综合开发,规范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领域项目建设和运营;落实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保障交通建设资金专项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法合规使用新增政府债券支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土地和海域资源保障。推广雄安新区等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经验。鼓励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广泛采用以工代赈方式。

  (四)加强人才保障。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方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作用,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交通运输高端智库建设,强化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坚持多措并举,切实保障货车司机、快递人员等交通相关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附件:1.河北省综合立体运输通道规划图

  2.河北省“十四五”铁路规划图

  3.河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图

  4.河北省“十四五”机场、港口规划图

  

附件1

河北省综合立体运输通道规划图

22JZZ250003

  

附件2

河北省“十四五”铁路规划图

22JZZ250004

  

附件3

河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图

22JZZ250005

  

附件4

河北省“十四五”机场、港口规划图

22JZZ250006


责任编辑:郑光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备案序号:冀ICP备10001396号-7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