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安全
我省推动建立完善大运河文物安全长效管护机制
省文物局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责任落实和部门间、地域间的协调,规范和约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相关行为
“除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还将开展隋唐运河、大清河流域考古调查,进行有关河道、堤防、码头等遗址考古……”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调度会上获悉,我省正在积极推动建立完善大运河文物安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安全。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的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文化价值高,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特征。为进一步摸清早期运河遗址、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区域的文物遗存状况,2018年省文物局加大大运河河北段的遗产研究保护力度,安排邯郸市、邢台市进行永济渠遗址勘探试掘,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大清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考古勘探工作。为了重点保护大运河文物本体、两岸地上文物遗存和重要遗址遗迹,我省努力推进大运河沿岸文物修缮项目实施,先后开展了大名天主堂、沧州泊头清真寺望月楼等修缮项目,以及沧州铁狮子保护设施方案的设计等项目。省文物局还将督促大运河沿线市县(区)地方政府和水利、公安、文物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巡查机制,强化区域间和部门间合作,强化文物安全技术防范,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文物安全。
省文物局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责任落实和部门间、地域间的协调,规范和约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相关行为。建立省际部门会商机制,促进邻省份的沟通协调,达成广泛共识,做好跨地域、跨部门遗产保护和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为保障上下衔接、沟通顺畅,沿线市县(区)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落实项目责任单位,明确工作任务,推进项目实施。